标准与认证 推进行业绿色发展的两大抓手

来源:中国建材报    发布时间:2018-05-15 00:42:54    编辑:CTC秦皇岛    浏览:2102

      近年来,绿色风潮席卷全国。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防水行业向绿色转型发展迫在眉睫。


  为此,在防水行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过程中,应当利用标准建设、绿色产品认证等规范和引领作用,借机全面提升行业的质量水平,实现行业的转型升级。


  “绿色”为行业发展趋势


  当前,“绿色”已经成为指导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理念之一。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加大了环保监督检查力度,给工业企业戴上了“紧箍咒”。


  2014年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明确指出:环保工作从以经济发展为先的被动治理转变为确保生态文明的主动防护;监管模式从点源污染监管转变为面源污染监管;对于企业污染主体而言,引入“按日计罚”概念,罚款总额上不封顶;治理环境不作为等官员将引咎辞职;2015年8月,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了大量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并有相应的处罚责任。


  自2016年1月在河北启动督察试点后,中央环保督察两年内实现了对全国31个省(区、市)督察全覆盖,累计立案处罚2.9万家企业,罚款约14.3亿元。今年将开展第一轮中央环境保护督查整改情况“回头看”,组织开展机动式、点穴式专项督查,制定环境保护督查工作规定,进一步压实各地方、各部门、各主体环保责任。


  频频出台的政策和重拳出击的督查,让企业不得不对提高对环保问题的认识。与此同时,防水行业内部也出台了不少指向性强的指导意见和行业准则,以提高对行业内企业进行环保方面的规范和约束。


  2013年实施的《建筑防水卷材行业准入条件》第四条就规定,易产生烟气、粉尘等污染物的原材料在运输、装卸、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应当采取密闭措施;改性沥青类(含自粘)防水卷材的沥青搅拌罐、浸油池和涂油池应配置沥青烟气处理装置等。


  建筑业的绿色化也对防水行业的发展提出了要求。较之传统建筑而言,在建筑性能、运营等方面更具优势的绿色建筑近年来在全国各地“落地开花”,同时也有相当数量的传统建筑为成为绿色建筑而进行节能改造。各地方政府也出台不少条例,推进绿色建筑的落地。2015年,《江苏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颁布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绿色建筑发展条例。随后,浙江省、合肥市也相继颁布了绿色建筑条例。贵州、广西、陕西、山东等省区的民用建筑节能条例中,对绿色建筑发展的内容也做了相关规定。此外,青海、江西及广州、深圳等省市也颁布了相关绿色建筑的政府规章。


  随着绿色建筑的发展和落地,高能耗的产品由于不能为绿色建筑评定获得加分,市场空间越来越小,而绿色建材产品则逐渐受到了认可。防水材料也是如此,不但绿色建筑要求使用更环保的防水产品,传统建筑改造、家庭装修也更多地倾向于选择绿色产品。


  以沥青类防水卷材为例,其生产需要大量使用沥青、滑石粉等原辅材料,在生产过程中容易产生沥青烟、工业粉尘和挥发性有机物污染,这些污染物直接排放会严重影响环境。部分企业更在SBS改性沥青卷材生产过程中,不顾产能质量,用废胶粉代替SBS改性材料,配以大量的废机油为溶剂;同时加入更多的石粉,迫使沥青加热温度必须提高到200度以上,加大了沥青烟气的处理难度,造成沥青烟气、废胶粉和废机油以及大量的污水恶臭在大气中弥漫,严重影响环境。在施工的过程中,也会产生更多的污染。这样的卷材产品不但做不到为绿色建筑的评定加分,更不符合国家的环保政策,即便在价格上有一定的优势,其绿色建筑的市场空间仍在逐渐缩紧。


  从市场的角度上讲,如果防水企业不能跟上绿色发展的风潮,实现全流程的清洁生产,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其产品自然就会被淘汰;而行业如果不能积极转型,未来的发展之路也会是布满荆棘。


  以标准、认证为抓手推动绿色转型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已经认识到了绿色是行业发展的趋势,而在市场上,自称为“绿色产品”防水材料令人眼花缭乱。但“绿色”并不仅仅是要做到产品环保,更要做到原材料、生产工艺、施工甚至是全生命周期的低碳节能。若想达到这一目标,离不开行业整体向高端发展进步。但怎样做才能实现全行业的绿色发展,什么样的产品才是真正符合相关要求、应被推广应用的产品业内确是众说纷纭。


  《建筑防水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评价为导向,推广清洁生产,落实节能环保产业政策,优化产品结构;打通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等全要素发展路径,满足绿色建筑需求。


  近日,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的意见》(国办发〔2016〕86号)中关于“统一发布绿色产品标识、标准清单和认证目录,依据标准清单中的标准组织开展绿色产品认证”的要求,国家认监委官网发布国家市场监管总局2018年第2号《关于发布绿色产品评价标准清单及认证目录(第一批)的公告》,其中,防水与密封材料等12类产品位列其中,为行业向绿色转型提供了方向。


  行业发展,标准先行。在很多专家看来,以标准全面提升推动产业升级,是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推动防水行业向中高端发展的必由之路。


  当前,我国防水材料的标准也在一定的问题:标准老化滞后、交叉重复矛盾、体系不够合理、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比较明显;国标相对来说为最低标准,但很多落后地区所执行的标准甚至低于国标。由于缺乏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强的防水国标和行标,使得防水市场混乱不已,更不要说以标准促进行业发展提升。


  因此,就更需要符合防水行业现状与未来发展需求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对防水企业的生产和施工进行约束,在保障防水产品质量的同时,借用标准之力淘汰行业落后产能和企业,促进行业有序发展。


  国家有关部门可以根据发展需要,优先规划和设计防水领域强制性国家标准体系框架,系统开展整合工作。优先制定通用性强、覆盖面广的强制标准,形成强制标准与推荐性标准配套协调的标准体系。


  比如,“绿色”是建材行业发展的必然,也是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因此,在标准制定的过程中,应当在环保指标方面提高要求,用环保的“红线”淘汰低端落后产能,引导行业向新向好。


  而通过绿色产品认证目录的设定,提高对产品性能、应用、原材料、生产工艺等方面的要求,倒逼参评企业加紧研发,进行技术升级改造,也可以引领行业向前发展。


  对于企业来说,如果产品能够被国家认证为绿色产品,既是对企业自身研发成果和产品质量的肯定,又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口碑效应,进一步为产品打开市场。最重要的是,绿色产品认证标识的发布还意味着消费者以后可以根据绿色产品标识购买产品,可以有效避免产品质量陷阱。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标准与认证的作用日益凸显,并受到社会各方的高度重视。将防水标准、认证与绿色发展理念有效衔接,有利于行业向绿色转型,实现跨越式发展。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技术支持:艾米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