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行业或迎二次成长新机遇 产能退出进程有望加快
来源: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 发布时间:2017-08-14 15:54:29 编辑:管理员 浏览:1798
随着过度竞争的局面愈演愈烈,行业竞争格局的转变也逐渐有迹可循。9月工信部正式将平板玻璃列为重点淘汰和化解产能过剩的行业,并在2017年底前严禁建设新增平板玻璃产能的项目,旨在逐渐改变供过于求的局面。另一方面,各种深加工玻璃的产能建设在近几年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尽管目前产品品质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居民消费的快速升级,深加工产品可能给玻璃行业带来二次成长的新机遇。
1、新产能冲击逐渐减弱,停复工成为供给端关键变量
受到需求增长的推动,我国玻璃产能在过去十年内翻了三番,然而过快的产能扩张已经超过需求的增长速度,尽管行业历经多个景气周期波动,产能利用率震荡下滑的态势不减。截至2017年7月我国浮法生产线产能达12.57亿重量箱,共计生产线361条,但实际在产产能仅9.23亿重量箱,产能利用率约71.6%。
产能长期过剩的局面下,市场行情不再火热。反映在供给端则体现为行业扩张的速度在近三年显著下滑,而在产产能甚至在2015和16年上半年均呈现出负增长的态势。尽管2016下半年新一轮景气周期使得部分企业重拾信心,在产产能有一定回弹,但并未超过历史最高水平。我们认为行业高速扩张的时期确实已经接近尾声,新产能的冲击力度大不如前,供给端整体呈现平台震荡格局,而主导其震荡的直接因素是产线的停、复工,根本动力是下游需求的变化。
2、供给侧改革与环保力度再提升,产能退出进程有望加快
我国玻璃行业供给侧的结构性问题突出,从近五年政府部门出台的相关政策看,收紧普通平板玻璃产能建设、鼓励高端深加工玻璃发展的意图明显。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计划到2020年,平板玻璃产能将得到有效压缩提高产能利用率,平板玻璃产量前10家企业的生产集中度达60%左右。
在我国积极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的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意见》从控制平板玻璃产能扩张,并加快推进联合重组践行玻璃行业的供给侧改革。预计在相关去产能政策的强力推进下,玻璃行业的景气度回升的动力将进一步加大。
2017年2月12日至22日,环保部、国家质检总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安全监管总局等部门印发《水泥玻璃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专项督查方案》,并组织开展了行业专项督查,对落后产能进行清理整顿,主要关注落后产能的退出进度以及行业环保政策标准执行情况。与以往相比,本次督查规格较高,时间上也紧跟春节假期,凸显了国家对于玻璃行业去产能的决心。
3、深加工玻璃成为建设重点,先入企业迅速崛起
我国平板玻璃加工率仅为40%,低于世界玻璃深加工平均水平的55%,与发达国家相比更是相去甚远。深加工玻璃是玻璃行业内部处下游的加工环节,在平板玻璃供给过剩的情况下,深加工玻璃的发展主要受限于国内的玻璃原片及加工技术。
9月工信部通知将平板玻璃行业列入产能过剩的同时也强调支持平板玻璃企业延伸产业链,转产工业玻璃、在线镀膜玻璃,发展玻璃深加工。然而目前,我国深加工技术储备相对依然不足,深加工产品的品种也有限,电子玻璃等技术密集度较高的产品品质与国际水平差距较大。例如尽管国内已有部分产线可产出电子超薄玻璃,但80%以上品牌机仍采用国外进口材料。目前高端建筑玻璃和汽车玻璃是我国深加工玻璃的主要品种,如钢化玻璃、夹层玻璃、中空玻璃、镀膜玻璃等技术已能够实现国产化或半国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