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玻璃市场硝烟过后 重整河山
做玻璃难,在东北做玻璃更难。
因为供给严重大于市场需求,去年这里的平板玻璃卖出了史上最低价格。据记者了解,2014年春节过后,东北地区的玻璃价格升至1300元/吨,随后一路下跌,即使在9、10月份的旺季,也没有太大反弹,最低价格甚至不足40元/重箱。3月的价格成为2014年的最高价格,因此进行冬储的经销商多以亏损收场。
不过,就此次调研的过程来看,目前东北市场已趋于平稳,虽然各企业都面临各自的困难,但生产厂家、深加工企业及经销商都对市场抱有较大的期望。
价格战无赢家
“杀人一千,自损八百。”本溪玉晶玻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牛科如此形容去年东北地区玻璃企业的价格战行为。
随着2013年后半年营口信义2条1000吨、2014年凌源安全1条900吨生产线、吉林迎新1条900吨生产线相继投产,造成东北玻璃市场供求猛增,各个厂家为了及时出货,占领市场,相继以价格互相搏击,而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的价格,导致很多玻璃厂家处于亏损边缘,本溪玉晶玻璃有限公司也深受其害。
据牛科介绍,本溪玉晶所属的迎新集团是河北沙河最早开始经营玻璃厂的企业,也是全国第一家民营玻璃企业。目前,迎新集团总资产58亿元,平板玻璃产量位列全国第二,自2011年到本溪建厂后,本溪公司一直是集团内盈利最高的子公司,但2014年却由盈利变成亏损。
本溪玉晶销售部部长胡庆民认为,玻璃生产企业的亏损是由供需两方面造成的。2014年全国房地产受宏观政策打压,市场需求全面萎缩,与此同时,去年年初东北市场供给量却大大增加。尽管有东北浮法联合体进行价格协调,但各个企业没有做到同步走,部分厂家参加联合体的会议也不积极,还有个别厂家又暗降价格。据胡庆民介绍,本溪玉晶去年库存一度达到7800包,在2014年4月价格战开始前还能卖到58元/重箱,可到价格战过后10月份,价格被迫降到40元/重箱左右。这是东北有史以来最低价格,也是全国玻璃厂家建厂以来的最低价格。
在秦皇岛伟坤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郑立伟的印象中,2000年左右,他曾经历过40元/重箱的低价,但时间很短。“这两年是低谷。”郑立伟对记者说。
而对于玻璃经销商来说,生产企业的降价并不意味着囤货时机的到来。“越降我们越不敢买。上游厂家一降价,下游门窗客户也会跟我们讨价还价。”沈阳恒宇玻璃有限公司董事长郭世忠说。
为了消化库存,东北地区的玻璃企业开始“进攻”全国其他地区。据统计,从2014年11月至2015年1月期间,东北地区约有10万包(折合30万吨)玻璃发散到南方、京津冀地区,有的还出口国外。
价格战的结果是沈阳耀华、凌源世明、阜新复兴、阜新旭科等老牌玻璃企业淡出东北市场,信义一线改色玻(据中国建材报记者了解,由于色玻市场销售不佳,信义一线又重新生产白玻),本溪玉晶冷修一条生产线,东北市场由全国的价格高地变成全国价格洼地。
外:有序协调
目前东北地区的平板玻璃生产线分布格局是这样的:本溪玉晶4条900吨(3条在产,1条冷修),吉林迎新2条900吨,佳木斯佳星1条500吨,大连华尔润1条400吨,凌源中玻1条900吨,营口信义2条1000吨。东北地区日在产产量8300吨,其中,迎新集团所属的本溪玉晶和吉林双辽5条在产线占东北产量54%。不过,因为营口信义有一条生产线主要走南方海运,凌源中玻向京津地区下放,迎新集团在东北的市场占有率达60%。
牛科认为,不正当的竞争、打价格战不是企业间的首选,行业竞争是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各行各业都有。如何做好各自企业产品的规划、定位,提升产品质量打差异化、以优质产品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才能增强各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决不能相互恶斗,互相伤害。尤其在玻璃行业内,各厂家更应该“抱团取暖,互相沟通、有序协调,共度寒冬”。
为此,在原来的东北浮法玻璃联合体基础上,2014年,本溪玉晶玻璃有限公司带头与安全、信义、佳星、大连华尔润等企业组建了东北浮法玻璃联合体调查小组,小组成员从各企业抽调高级别专业人员组成,作用是监督联合体会议共识政策落实情况,协调各厂家价格政策,实现区域市场协调发展。
“各厂家现在都能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谈一谈了。现在东北市场价格比冬储价格要高5元/重箱,均价在50元/重箱左右。”胡庆民说。
随着房地产政策放松和银行几次降息等刺激政策的实施,东北房地产再次迎来回暖的迹象。调研队来到本溪玉晶公司时,见到不少在门外等待拉货的大货车排队等货以及坐在接待区的货车司机。
胡庆民说,目前东北各地区建筑工程量有所提升,上游房地产企业申请的资金陆续下放,调研时东北厂家玻璃库存总量已降为8万包(24万吨),仅仅相当于玻璃厂家一个月的存量。
“经过去年玻璃经销商冬储赔钱,今年市场较小,当前同比库存总量较小。5月以后,东北建筑工程进入加工厂下订单时期,玻璃价格也将进入稳中上浮阶段。”胡庆民预测。
内:改变策略
在胡庆民看来,去年东北玻璃市场进行的所谓“价格战”,实质就是一轮优胜劣汰、新技术代替旧技术的过程,属于正常的市场经济规律。不过,痛定思痛,总结经验,企业自身也开始反思。
“真正能引领市场、稳定发展的企业,还需要从产品质量本身入手。”据胡庆民介绍,今年本溪玉晶经过设备升级推出了深加工专用的优等品,专攻沈阳和大连等地的深加工企业。
面临多种经营压力的老牌企业耀华集团也在努力改变现状。“自救的办法就是改变产品结构。”秦皇岛耀华玻璃工业园副总经理郭肇麟对记者说。他带领调研队参观了秦皇岛耀华玻璃工业园,目前该园区一条日产350吨的薄板玻璃生产线在产,另一条冷修。
据秦皇岛耀华玻璃工业园总经理马玉聪介绍,在产的生产线主要生产1.8毫米~3毫米的薄板玻璃,产品分为三类:一是用于制镜的1.8毫米薄玻璃,主要销往京津唐及江浙、广东地区,占总产量的1/3;二是3毫米玻璃用于出口,也有少量本地加工用作镜子、微波炉;三是颜色玻璃,如珍珠蓝、粉玻等,主要用于出口中东、南美、非洲、东南亚等地。
除了调整产品结构,一些玻璃企业还希望更多地参与期货市场。本溪玉晶玻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牛科表示,迎新集团曾经对期货有过了解,但并不深入,他希望未来与郑州商品交易所在产品扩容、结构创新方面有所合作。
玻璃深加工企业也改变了以往的经营策略。沈阳恒宇玻璃有限公司董事长郭世忠反映,回款是玻璃企业的首要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恒宇玻璃今年已经改变了“打法”。
“去年一有订单,玻璃企业就会接;今年如果预计收不到货款就不接单了。”郭世忠说,由于房地产企业销售情况不佳,近两年来出现了以房抵债的情况,去年一年他就接了3套这种来源的房子。
郭世忠预测,按照这种“打法”,今年玻璃深加工企业的欠款会少一些,活儿也会更精。对有实力的玻璃深加工企业来说是利好,那些没有许可、设备简陋的小型深加工企业将会倒闭。
未来优势仍在
“两年之内洗牌完毕,死掉一批,重组一批。”秦皇岛玻璃工业园总经理马玉聪如此评价玻璃生产企业的未来。
“东北市场2015年属于良性稳定提升。”本溪玉晶销售部部长胡庆民说。
而秦皇岛伟坤商贸有限公司则以实际行动表达对后续市场较为乐观的态度。这是当地数一数二的玻璃经销商,客户主要在东北。在这个公司的库房里,目前存放着3000包(约20万重箱)玻璃等待下半年销售旺季的到来。不过,像伟坤商贸这样囤货的经销商并不多,多数经销商仍维持低库存的谨慎策略。
中信期货分析师张骏调研后认为,今年以来东北市场逐渐有所改善,玻璃供需存在持续复苏的势头。这主要得益于在市场竞争压力下老牌玻璃企业的逐渐退出,并最终形成了目前的以迎新、信义等大型玻璃集团为主的市场格局。在经历重新洗牌之后,东北市场的无序扩张和恶意竞争有所减少,供需加剧恶化的缰绳得以被拉住。
而成本优势仍是该地区的主要竞争优势。据牛科介绍,该公司所用燃料为煤制气,比天然气成本低15~18元/重箱,在燃料成本的控制方面仅次于沙河地区。即便像营口信义这类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的玻璃生产企业,由于用的存量气价格较低,其用气成本亦不高于3元/立方米,远远低于河北、山东等地企业。
“除此之外,本溪、营口等地企业由于靠近营口港,可通过运价低廉的船运方式向华东、华南沿海地区销售玻璃,淡季时可以缓解自身销售压力。”张骏分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