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玻璃艺术的工艺美术特征

来源:玻璃艺术网    发布时间:2011-05-27 12:20:14    编辑:管理员    浏览:2494

“玻璃 艺术”一词,中国工艺美术美术通史中没有记载它,中国传统的工艺美术分类中有陶瓷、金工、木工、漆器、染织等,唯独没有“玻璃”。如果说“玻璃艺术”是个舶来词,恐怕会引起争议。“玻璃艺术”在我国是个新的艺术类别,它到底应归于哪一类,是那门学科,我们就很有必要从玻璃艺术的发展史、表现形式和艺术的概念、美术的类别、工艺美术的特征诸方面去探讨。
  玻璃,我国古代称之为璧流璃、琉璃、颇黎。“琉璃”一词可能在战国时期就已经使用,但准确的文字记载只能追溯到汉代,这个名称一直沿用到明朝时期,清朝以后“琉璃”一词就很少使用了。事实上,紫魏晋南北朝以来,翻译印度佛经就喜欢将“琉璃”“玻璃”并用。
  孙廷铨,清朝人,出身于琉璃世家,他在我国第一步有关琉璃工艺的专著《颜山杂记》中谈到:琉璃者,石以为质,硝以和之,礁以锻之,铜、铁、丹铅以便之。非硝不行,非铜、铁、丹铅则不精,三合而后生。按照他的说法,琉璃指人工物,从其原料构成和加工工艺,可以看出琉璃类似于现代的硅酸盐玻璃,是一种低熔点的玻璃。“琉璃”这个词到了清代以后,就不再是指玻璃器了,而是专指低温彩陶所烧成的釉面砖瓦,在清代末期真正的玻璃器反被称为料器。
  料器又称"玻璃器",中国的料器生产约始于元末明初。料器是以一种溶点较低的玻璃为原料制作,最早由西域地区传入中国。到明代万历年间,中国北部山东省博山地区的料器制作已经十分兴盛,并流传到北京。清代康熙三十五年,北京出现了首家大规模的“琉璃厂”,专门生产皇宫御用的料器,受到皇室成员的欣赏。明清时期的料器生产,以北京和山东博山两地最为著名。山东博山料器享有“博山美术琉璃”之称。博山料器以仿制玉石、玛瑙、珊瑚等名震四方。特别是实用性与装饰性相结合的料器雕刻,制作极为精美。其品种包括日用品、装饰品和首饰等近千种。北京料器精工细制,五光十色,令人叹为观止。其中的仿玉制品,几可乱真,其工艺水平达到精美绝伦的程度。品种包括各种传统首饰、日用装饰品和鸟兽、花果、人物雕刻等1500余种,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这也是我国玻璃艺术最繁荣的年代。
  由于玻璃在中国的历史中记录甚微,为弄清玻璃艺术的起源和发展,方便为“玻璃艺术”验明正身,归门别类,我们不妨从国际玻璃艺术的发展史中去寻求答案。
  两河流域孕育了世界最古老的古代文明,这里出现了最早的玻璃器皿、最早的文字和最早的城邦。介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今伊拉克境内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在公元前5000年以前可能就有人定居,这一地区孕育了众多的人类早期文明。在那个遥远的时代,是美索不达米亚先民燃起了玻璃艺术的第一把火。
  玻璃的生产与这些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上述地区有着优质的石英砂(氧化硅)和天然碱(碱酸钠)。人们发现,这两种东西的混合物在高温中熔化后,能产生出一种光彩夺目的物质。据说这还得归功于一位陶工。在一次从窑中取出陶盆时,他看到陶盆里有一块亮晶晶的东西。这位聪明而又细心的工匠,没有放过这个小小的意外发现,他分析陶土里的成分,经过一次次试烧,终于搞清了这亮晶晶的东西原来是由沙子和苏打的混合物烧成的,这就是玻璃。
  科学家对大量出土的残破玻璃器研究发现,充分肯定了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是玻璃的起源地,并认为当时的玻璃器存在着三种成型方法:“型芯法”、“镶嵌法”、“铸造法”。
  古埃及玻璃釉的运用远远早于玻璃器皿,玻璃在古埃及是比金银还要珍贵的东西。繁花工艺和马赛克工艺大约在古埃及第十二王朝时开始流行。工匠们将不同颜色的玻璃棒按照设计好的次序叠成一捆,这捆玻璃棒的横截面就构成了图案或文字,然后将玻璃束加热,使这些不同颜色的玻璃棒熔为一体,横截面的图案就固定下来了,再把整捆玻璃束拉长,变成细长而精致的玻璃棍,最后再把玻璃棒切成许多薄片。该工艺最初应用于珠宝的生产,后来用这些薄片去塑造容器,或用于器物和人像局部的拼花和镶嵌饰物。
  古罗马的玻璃器皿造型丰富,装饰方法常见有三种,一是“铸造法”,即器物与纹饰直接模铸成型。二是“热熔镶嵌法”,即马赛克玻璃。三是“浮雕法”,这是一种在玻璃器的外壁浮雕写实性或装饰性图案的工艺,使玻璃器更显华丽。从西罗马帝国灭亡到文艺复兴之间的这段时间,统治阶级通过教会垄断文化、哲学、科学和艺术都从属于神学,神学成为高于一切的无上权威,工艺美术因此沾染上了鲜明的宗教色彩,玻璃在教堂装饰中得到空前发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玻璃镶嵌画和彩绘玻璃窗工艺。
  玻璃镶嵌画质地坚硬,色调明快,不怕潮湿和日晒,也不宜变色。嵌片的质感与数量所产生的特殊的形、色、光的效果,使画面显得浑厚粗犷,色彩斑斓,从而呈现出其他绘画手段不能达到的艺术效果。
  彩绘玻璃窗是一种画在玻璃内侧,而从外侧欣赏的装饰玻璃,在工艺上,先在窗框中用铅条勾勒线条形成画面,再按铅条分割出的轮廓嵌入小块彩色玻璃,组成大幅画面。玻璃的颜色视建筑内部采光情况而定,淡色或无色玻璃多用于采光欠佳的建筑,图案多做几何或植物纹;采光较好的建筑,其玻璃颜色就比较丰富,多作圣经故事。尽管玻璃颜色浓浊,彩绘粗糙,透光性差,但教会更注重于表达某种思想,而并不在乎画面上的实际形象,似乎这种迷离的图象更能使人的灵魂接近上帝。
  伊斯兰玻璃在世界玻璃发展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7~8世纪叙利亚的阿勒皮和地中海沿岸地区延续罗马后期的玻璃熔着装饰,而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则流行萨珊玻璃的车刻原纹装饰。伊斯兰玻璃艺术继承、综合、发展了这两种古老的玻璃装饰艺术,于9世纪前后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的玻璃器装饰艺术。
  伊斯兰玻璃工匠首先采用熔着的方法,除了生产贴丝的罗马式玻璃器外,还生产贴花玻璃。在器皿花饰的磨刻方面,伊斯莱玻璃工匠发展了萨珊玻璃的车刻工艺,玻璃器的外壁上出现了精细的植物浮雕纹饰。
  威尼斯玻璃工匠从15世纪开始也在大力改进水晶玻璃工艺,到了16世纪,他们还掌握了为玻璃除去烟色和为玻璃着色的技术,以及在玻璃上点彩和描金的技术。更绝的是他们把不同颜色的玻璃棒加温熔合在一起,其截面上可见许多五色斑斓的圆形图案,切成薄片即可装饰玻璃器,这种工艺被称作“千花”技术。他们还研制成功用不透明的乳白色玻璃棒为玻璃器镶嵌图案的花格玻璃等等。凭着文艺复兴时期从威尼斯学来的技术,波希米亚玻璃逐渐形成了一种有着地域特色的工艺模式,显示出独特的装饰趣味。18世纪后发展了代表其主要成就的车刻透明玻璃,采用玉器和宝石的轮雕技术,在玻璃制品表面刻划出了浮雕般的纹饰,图案有肖像、风景、建筑、几何图形等等,同时还发展了夹金、夹银装饰工艺。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法国玻璃艺术的制作独领风骚,取代了二百年来英国和波希米亚的领先地位,引导了时代潮流。在经历了吹制工艺、铅质水晶工艺和机压工艺这三次脱胎换骨之后,玻璃艺术迎来了它的又一次新生,这是不同于前三次技术革新的艺术创新。法国先后诞生了名震环宇的三大玻璃品牌:加莱(Calle)、道姆(Daum)、拉利克(Lalique),这三个品牌都是以创业者的姓氏命名的。
  加莱的玻璃品种主要有:套色浮雕玻璃器、仿宝石和玛瑙器、乳色玻璃器、话语玻璃器等。在装饰方法上运用了画珐琅、雕刻、贴花、玻璃镶嵌、吹模、酸腐蚀、金银镶嵌等诸多工艺。其中以套色玻璃最堪称道,这种具有两层或两层以上不同色彩的品种,俗称套料。它是在某种颜色的玻璃胎上,套上熔融的其他颜色玻璃。在工艺流程上,先用吹管将玻璃液吹成外壳,把外壳置于金属模内,再吹进第二层不同颜色的玻璃,然后从金属模上取下该组合玻璃器皿,重新加热,使二层玻璃相互粘合。若需多层套色,上述工序重复进行,可套至七八层,甚至更多。套色玻璃的外层较厚,在其表面用砣刻或化学腐蚀的方法,形成层次分明,富立体感的浮雕饰花纹,产生表里两层颜色的鲜明对比,故也称浮雕玻璃。局部纹饰,如花瓣枝叶等,可以通过控制玻璃的厚度来达到颜色深浅的细微变化,从而产生独特的艺术效果。
  以多种材料并用,多种工艺综合的手法来达到意想不到的装饰效果,是道姆玻璃成功的秘诀。他们在原有风格基础上,对颜色和线条进行简化,并独创玻璃洒金工艺,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黄金有着和其他金属不一样的色泽,它的运用给作品带来了全新的视觉效果。蚀刻超过了车刻成为主要工艺,饰纹大多是象征性的,没有过多的虚饰。颜色轻快明朗,多用稻草黄、糖粉色、海绿色、冰蓝色、深棕色等,不繁杂,也不影响玻璃的透明度。
  拉利克的艺术风格主要体现于,用模吹或车刻的手段在容器上装饰浮雕效果的图案,有时还用红、黑珐琅来强化图案的视觉效果。拉利克产品的成型主要采用失蜡浇铸、耐热模浇、烧结模浇和吹制这四种方式,而现在市面上最稀罕的就是用失蜡法制成的精品(中国称之为琉璃),它们凝聚着拉利克的艺术才华和创作激情。 从历史的角度来说,美国玻璃艺术工作室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玻璃艺术的发展。戴尔?启胡利是现代美国玻璃艺术的重要人物,1941年,他出生于美国的华盛顿,曾是利特莱顿的学生,是吹制玻璃艺术的杰出代表,并且始终以吹制为主要的创作手法。他于1971年创办了皮恰克(Pilchuck)学校。他的作品立意清新,容易使人产生具象的联想,尺寸颇大的作品中柔和的曲线、绚丽的色彩、变化微妙的形体,给人以柔软的感觉,仿佛微风吹来就能将形体改变,这使得玻璃材质中冷峻、坚硬的特性不再为人所见,展现的只是它晶莹、剔透的一面。他是第一个将玻璃艺术引入大学课堂,使之真正成为一门艺术的人。
  从世界玻璃艺术的发展史中,我们理清了玻璃艺术发展的轨迹,看到了它从一种物质逐步向日用品、装饰品、艺术品发展过度的历史脚步,使我们认清了,“玻璃艺术”是玻璃艺术家(工匠)以玻璃为材质寄予自己创作灵感、发挥丰富想象、赋予特种情感的一种美术形式。它能否称其为“艺术”,在美术类别中属于哪一类,我们还要从艺术的定义和美术的特征去考究。
  在欧洲,“艺术”和“美术”这两个概念,直到文艺复兴之际才确立并被公认。在欧美拉丁语系国家,“art”既作“艺术”解,又作“美术”解。“艺术”是一切艺术门类的总称,它是用不同的形象化手段来反映自然和表达社会意识的一门大学科,广义上包罗文学、音乐等,也包括建筑和园林。
  艺术,是人们为了更好地满足自己对主观缺憾的慰藉需求和情感器官的行为需求而创造出的一种文化现象。艺术,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娱乐游戏的一种特殊方式,又是人们进行情感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属于娱乐游戏文化的范畴。对于艺术,通常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认识。第一是从精神层面,把艺术看作是文化的一个领域或文化价值的一种形态,把它与宗教、哲学、伦理等并列。第二是从活动过程的层面来认识艺术,认为艺术就是艺术家的自我表现、创造活动,或对现实的模仿活动。第三是从活动结果层面,认为艺术就是艺术品,强调艺术的客观存在。
  一般认为,艺术是人们把握现实世界的一种方式,艺术活动是人们以直觉的、整体的方式把握客观对象,并在此基础上以象征性符号形式创造某种艺术形象的精神性实践活动。它最终以艺术品的形式出现,这种艺术品既有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反映,也有艺术家本人的情感、理想和价值观等主体性因素,它是一种精神产品。
  艺术与其它意识形态的区别在于它的审美价值,这是它的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征。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来表现和传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欣赏者通过艺术欣赏来获得美感,并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除审美价值外,艺术还具有其它社会功能,如认识功能,教育和陶冶功能,娱乐功能等。其中艺术的社会功能是人们通过艺术活动而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了解人生,它不同于科学的认识功能。艺术的教育功能是人们通过艺术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而潜移默化地引起思想感情、人生态度、价值观念等的深刻变化,它不同于道德教育。艺术的娱乐观念是人们通过艺术活动而满足审美需要,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它不同于生理快感。
  美术是一种空间艺术。依据艺术形象的审美方式,艺术可分为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和视听艺术;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依据艺术的物化形式,艺术可分为动态艺术和静态艺术;美术主要是一种静态艺术。依据艺术分类的美学原则,艺术可分为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依据艺术形象的表现方式,艺术可分为表现艺术和再现艺术。美术中既有表现性的,也有再现性的。
  “美术”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必然与姊妹艺术有共性,但它的艺术形态具有鲜明的特征。它和姊妹艺术结合时,极大地丰富了艺术表现力,在一定的社会发展条件下,美术甚至可以和科技相结合,派生出艺术新品种。
  在一些人的眼中,美术就是绘画,其实美术不仅包括绘画,还包括书法、雕塑、建筑、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等艺术门类。实际上,人们对美术这一概念的解释一直存在着差异,但无论如何,美术属于艺术,美术同其他的艺术一样,是通过塑造艺术形象来反映客观世界、表现作者主观意识的艺术,这是所有艺术形式的共同特征。而各种艺术的形式不同,主要就在于它们塑造艺术形象时所使用的语言材料不同和艺术形象存在的方式不同。 美术使用视觉语言材料来塑造艺术形象,而欣赏者也必须通过视觉感官来感受艺术形象,离开了视觉人们便无法进行美术创作和美术欣赏。如使用文字语言材料的艺术为文学;使用声音为语言材料的艺术为音乐;用人体动作为语言材料的艺术为舞蹈;而以视觉语言材料塑造艺术形象的美术也称为视觉艺术。
  美术的空间特征,体现了视觉艺术形象存在的方式不同。视觉艺术形象存在的方式也是我们区别、划分艺术类别的一项标准。如以时间为存在方式的音乐艺术被称为时间艺术;以想象为存在方式的文学艺术被称为想象的艺术;以空间为存在方式的艺术则被成为空间艺术。空间是美术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是美术形象存在的方式,离开了空间,美术就无法存在。
  美术的静态特征是指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总是被凝固在一定的物质材料上,是静止不动的,它只能把运动着的物体定格在某一瞬间。人们经常把建筑艺术称之为凝固的历史,其实,不仅是建筑,几乎所有的美术作品都可以成为历史的见证。
  美术也被成为造型艺术,美术的造型特征,是指美术具有塑造、改造和创造物体“型”的功能。当然,所有的艺术都具有塑造形象的功能,但不同的是,其他艺术形象只能存在于流动的时间中或人们的想象中,只能用于审美。而美术形象是直观的,不仅具有审美功能而且是可触、可用的。美术的使用功能是其他艺术都不具备的特殊功能。
  关于“美术”的定义,历史上有着诸多的说法,至今仍是理论家们进行探讨的课题。我们只能从美术的特征方面出发,对“美术”予以界定。美术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用视觉语言材料塑造具体直观的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主观意识的艺术。
  美术是一种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其门类众多。按照目前大多数美术院校对美术的分类方式,一般来讲美术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五大类。
  工艺美术是指以使用为主要目的,运用美术技巧,通过物质生产手段进行制作和审美加工,用来美化生活用品和装饰生活环境的。工艺美术按美术的功能价值可分为实用工艺美术(如生活用品、服装、工具)和陈设工艺美术(牙雕、玉雕等);按工艺美术的历史形态可分为传统工艺美术(北京雕漆、宜兴紫砂壶等)和现代工艺美术(陶艺、广告设计、书籍装饰、包装装潢等);按工艺美术的生产方式可分为手工美术(手工艺制作)和工业设计(用现代设计方法、现代材料和工业技术制造的工业制品);按工艺美术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社会层次可分为民间工艺美术、宫廷工艺美术和文人工艺美术;按工艺美术的材料和制作工艺可分为雕塑工艺、织绣工艺、陶瓷工艺、漆器工艺、编制工艺、金属工艺等。
  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统一是工艺美术共同的特征,工艺美术的创作动因在很大程度上起于物质的实用性;纵观玻璃艺术的表现形式,美索不达米亚的玻璃容器、古埃及的玻璃釉色器皿、最早出现在西亚的玻璃马赛克、罗马式和哥特式建筑的彩绘玻璃窗、伊斯兰萨珊玻璃的车刻工艺,还是威尼斯水晶玻璃器皿,无不是艺匠们在实用的基础上去,施加各种装饰工艺和色彩,从而达到使用性与审美性完美统一的结晶。
  工艺美术的美主要表现在它的形体结构、装饰、色彩所呈现的造型美或形式美。但它不是简单地摹拟事物,再现现实,而是使其外部形式传达和表现出一定的情绪、气氛、格调、风尚和趣味;拉利克用失蜡法制成的玻璃艺术精品、戴尔?启胡利的吹制艺术、中国用灯工方法制作的各种料器,都是通过写意、夸张和变形的手法,从物象的形体结构、装饰技法、和色彩上展现玻璃艺术的造型美和形式美。
  工艺美术的制作直接受物质材料和生产技术的影响,玻璃艺术的创作和生产直接受玻璃易碎、透明、质重、烧结、退火、着色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使他不可能制作大件雕塑,也不能像陶瓷那样随心所欲。
  玻璃是一种特殊的物质,是介于固态和液态之间的第三态无机物的晶体。玻璃艺术是以玻璃(玻璃原料、块、棒、管、粉末、平板玻璃)为创作载体,通过烧结、吹制、热塑、切割、蚀刻、胶合、表面涂敷、喷绘、印刷等操作手段,使之具有艺术欣赏、使用功能、外在形式美的一种艺术。“玻璃艺术”是国际上的标准称谓,也有人将其称为“艺术玻璃”,它们都是对含有艺术成分的玻璃制品的统称。从加工工艺上,玻璃艺术可分为“冷玻璃艺术”和“热玻璃艺术”。
  冷玻璃艺术:冷玻璃艺术是指在室温条件下加工成型的玻璃艺术品。它包括喷砂蚀刻、化学蚀刻、彩色玻璃、胶合玻璃、强化玻璃、喷绘玻璃、印刷玻璃、彩绘玻璃表面涂敷等。如果需要进行窑炉烧结才能实现的,其烧结温度在摄氏593℃以下,这些带有艺术附加值的玻璃制品,统称为“冷玻璃艺术”。
  热玻璃艺术:热玻璃艺术是指其加工工艺必须在摄氏593℃以上的温度范围内加工成型的玻璃艺术品。它包括吹制、热塑(灯工)、铸造、塌陷、热熔等。
  在表现形式上,玻璃艺术品可以是单一的欣赏艺术,如用吹制工艺和热塑工艺塑造的各种摆件、挂饰、纪念品、礼品等。这些基本上都是纯艺术的三维造型,是比较高档的艺术品;另外,用冷加工方法加工的玻璃艺术品,如壁画、隔断、灯饰、天花、卫浴 等产品,它们是实用性与审美性完美的统一,除满足使用功能外,还具有艺术欣赏价值。
  综合上述,我们从玻璃艺术的发展、成型工艺、表现方式,以及工艺美术的三个显著特征中可以看出,玻璃艺术归属于工艺美术类别是当之无愧的。在今后,我们学校的教科书、中国工艺美术通史以及美术鉴赏类的书籍,在编纂的过程中,是否应当添加上“玻璃工艺”或“玻璃艺术”呢?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技术支持:艾米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