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博物馆 创造无限可能
上海玻璃博物馆打破了传统博物馆的展示方式,以分享的理念,从见证人类在玻璃领域的创作和发明,到每位参观者在玻璃艺术中的自我创造,博物馆与观众分享的是玻璃的无限可能性。
城市工业的华丽转身
上海玻璃博物馆位于上海宝山区,其前身是上海玻璃仪器厂的玻璃熔炉车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上海玻璃仪器厂是这一带的工厂老大,近3万平米的老厂房,集中着30多栋风格迥异、分工也各不相同的建筑。上海玻璃博物馆执行总裁张琳看到了这个平凡玻璃厂拥有的非凡历史魅力,于是,在一个曾经火与热交融的玻璃工厂区孕育出一次从熔炉车间到艺术空间的非凡转变。博物馆由上海轻工玻璃有限公司发起并资助建立,这个见证了上海玻璃工业发展的企业,用心保存和承载了百年历史和产品文化。
世界上展品最齐全的美国康宁玻璃博物馆,所在地康宁就曾因玻璃业的兴盛而被称为“水晶城”。所以,在原先百年老厂上海玻璃仪器厂的旧址盖起这座上海玻璃博物馆,正是对那些文化的结晶最美好的致敬。玻璃博物馆主体建筑为旧玻璃熔炉车间,设计结合了新的建筑结构和原有结构,保留并突出了旧厂房的原有特色,赋予其新的功能性和标志性。参观者置身博物馆,将感受设计所创造出的一系列新与旧的交替,体验到生活中平凡的玻璃以创意的姿态诠释着非凡的想象力。
非凡的全方位体验
上海玻璃博物馆建筑面积约5000平米,主场馆面积3750平米,分设接待大厅、常设展厅、临时展厅、藏品室、办公区、商店、图书馆、咖啡馆、热玻璃演示及DIY工坊。主馆展览区域分为4个单元,分别为:第一单元:什么是玻璃;第二单元:技术和工艺的发展;第三单元:从日常生活到科技前沿;第四单元:艺术创造力的证明。从建筑玻璃到精密的科学仪器,到古文物,到当代设计作品,博物馆以多元的体验式环境结合互动的方式,让参观者逐步走入历史,了解古代及现代玻璃,使得参观者对于玻璃这一深入生活的普通材料,有了更为系统的科学认识和高层次的艺术欣赏。
博物馆主展厅的参观以一个万花筒入口为开端,万花筒入口的不锈钢折面反射出5块大型视频上的影片,影片从抽象的艺术角度展现了“玻璃与人类生活”的主题。影片是由德国籍导演Nina Rose为博物馆量身定制的,触及的题材包括老化、脆弱、欢乐和美丽等。紧随其后的,是一张放大了的来自美国康宁玻璃博物馆的古埃及玻璃斯芬克斯的图片以及源于西周时期的中国古玻璃珠。在这一部分的参观过程中,讲述了中西方的玻璃技术发展史,从两河流域直至上海的高科技术企业。博物馆的二楼作为现当代玻璃艺术展区,特别展示国际及中国知名艺术家的作品。而在对面的回廊上安装了一个长达25米的霓虹灯作品,内容是来自Anton Chekov的一句著名而深刻的名言:“Don’t tell be the moon is shining,showme the glint of light on broken glass.”(当你看见玻璃碎片闪烁的光芒时,就不会说月光有多么曼妙了。) 充满挑战的设计旅程 上海玻璃博物馆外部立面由德国罗昂建筑公司设计完成,馆内设计由“协调亚洲”设计完成。“协调亚洲”由德国建筑师迪尔曼·图蒙担任执行董事,是一家专业于博物馆的设计咨询公司。“协调亚洲”带领一个由建筑师、艺术家、设计师、电影制片人及多媒体专家组成的国际化团队,承担博物馆内部的整体概念、设计及监理,同时也为博物馆的展览策划,市场营运及日常运作提供专业的咨询。 “协调亚洲”对于展厅内部元素如展柜、地面家具、墙体等仅仅使用黑色的烤漆玻璃,而未曾去触碰建筑的原始结构。因博物馆本身坐落于曾经的玻璃熔炉车间内,设计师试图保存原来的建筑结构,如开放式的工作室顶棚、粗糙的车间地面和墙壁,使原先的空间功能仍然清晰可见。光滑的黑色墙面展柜反射出LED灯带和多媒体屏幕,为空间不时地创造出一些闪光点。这些反射如同一条纽带展现了过去几个世纪来,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不同文化下,玻璃设计及玻璃制作过程中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耐心、激情、执行力和经年累月的积累才能创建起一个优秀的博物馆和一系列非凡的藏品,甚至需要更多年的学习、观察以及聆听来对此做出评估,进行自我提升。上海玻璃博物馆不只是一家摆放几件展品做简单展示的博物馆,它通过提供以教育和娱乐为导向,具备当代国际水准的展览环境,成为吸引对设计和文化感兴趣的国际游客的新地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