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产能过剩格局改观企业有望走出低谷
来源: 发布时间:2013-03-08 09:16:43 编辑:管理员 浏览:1591
原标题 [玻璃产能过剩格局改观企业有望走出低谷]
三月的北京已有乍暖还寒之意,但对于北京市顺义区的北京中玻北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来说,经营情况依然“寒冬漫漫”。日前,《证券日报》记者在与冠通期货相关人士前往北京地区玻璃企业的调研中了解到,玻璃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依然较为严峻。
事实上,不仅仅是中玻一家玻璃加工企业面临着经营困境,整个玻璃深加工、乃至生产销售等产业,都无法乐观地面对目前的经营现状。
产能过剩、新技术难以突破和节能减排等是阻碍玻璃行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不过,在预期今年市场销售情况时,行业人士表示,今年将会有所好转,相关的企业或迎来“初春潮”。
产能严重过剩
记者一行人步入北京中玻加工车间看到,整个生产车间仅有寥寥数十人,一架玻璃压片机慢悠悠地旋转着。这家企业负责人介绍说,该工厂可年产800万平方米磁控溅射(单银、双银)异地可钢化Low-E镀膜玻璃,产能利用率大约为50%,玻璃原片材料主要来自河北安全实业有限公司(生产企业),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用于建筑等领域。
谈到近年来的经营情况,这位负责人满面愁容。“年加工800万平方米的玻璃,但仅能销售大约一半的量,这种经营情况怎么能够乐观呢?”他表示,需求不足再加上产能严重过剩,整个玻璃行业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玻璃生产不像其他产品一样,相应的生产设备一旦启动,就不可能轻易关闭,因为关闭就意味着千万元乃至更大的成本损失。”相关人士表示,需求越来越少,生产却与日俱增,这样的生产销售情况,产能过剩是早晚的事。
事实上,一些企业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尽可能地减少生产量,加大销售量,但这依然未能改变产能过剩的局面。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平板玻璃产量由2001年的2.02亿重量箱(重量箱为玻璃行业的计量单位,1重量箱为50千克)增长到2011年7.38亿重量箱,增幅达262.87%。此外,不断有新的玻璃生产线上马,2012年1-7月全国平板玻璃产量为4.24亿重量箱,虽然同比下降了3.2%,但环比来看这一数字是增长19.7%。如果按照当前的生产产能计算,2012年全年的平板玻璃产量预计为7.24亿重量箱,同比下降1.2%。
除此之外,新技术难以突破和节能减排等因素也是行业发展面临的阻力。
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副主任赵岩表示,虽然我国玻璃产量一直位居全球前列,但在高端产品方面还面临着无法突破的难关。“我们生产的玻璃都是一些日用型的,技术含量很低,像一些平板玻璃、折叠玻璃和高效率回收利用等方面,都无法在技术上实现突破,依然需要美国和韩国等技术支持。”
此外,随着企业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号召,一些企业在废气排放问题上,也在逐步改善,这就需要资金和技术的支持,而企业又没钱投入,因此,玻璃行业的发展举步维艰。
或将迎来“初春潮”
目前,虽然玻璃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不可否认,不过一些分析人士却表示,今年国内玻璃需求仍会维持6%左右的增长,再加上去库存化迹象有所显现,玻璃生产企业有望迎来“初春潮”。
中投证券研究报告表示,春节前后玻璃价格普遍上升,低库存支撑后市价格稳定回升。春节前后1个月,各地玻璃价格上涨幅度在3%-4%之间,且节后华南、华中、华东均召开区域会议,将再涨价2-3元/重箱。目前行业普遍对后市乐观,节后厂库存量明显低于往年和正常水平。华南库存量为正常6成,华东为8-9成,华北相对正常。
行业在经历一年的亏损后涨价心态迫切,低库存与下游开工将支撑价格继续回升。
价格回暖预示产能逐步释放,预计今年供给增长7.2%。本轮周期从2010 年以来已投产近2.9亿重箱产能,24%未投产;这些生产线大部分预计将于今年3-7月份逐步投产,之后产能将较少,供给压力正在逐步减弱。节前节后价格超预期上升意味着产能逐步释放,在考虑冷修线复产情况下,预计今年供给增长7.2%。
“今年需求增速快于供给,预计价格上涨15%左右。”该报告指出,从国内与出口情况看,需求将好于去年确定性较高。预计今年玻璃需求增速在9%左右,消化7.2%的供给增长问题不大。
广发证券研究报告指出,今年国内玻璃需求仍会维持6%左右的增长,考虑到生产线冷修和复产等因素,减少产量预计为0.2亿重量箱;今年投产的19条生产线新增产能0.5亿重量箱。玻璃产量约为7.54亿重量箱,同比增长4.1%,供给略低于需求增长,这对玻璃产业来说是一个利好。
不过,与此相对应的是,国内房地产调控仍然没有放松迹象,一些玻璃产业的相关人士把目光投在了城镇化与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上。
“目前各地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纷纷出台,未来城镇化建设不仅会提升经济增长,也会带动玻璃需求。”上述分析人士表示,再从玻璃行业基本上3-4年一个价格周期的规律来看:2000年、2003年、2007年和2010年国内玻璃价格都出现过上涨,一旦经济回暖和利好政策出台,2013年玻璃价格再次步入上升周期是大概率事件。
产能过剩、新技术难以突破和节能减排等是阻碍玻璃行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不过,在预期今年市场销售情况时,行业人士表示,今年将会有所好转,相关的企业或迎来“初春潮”。
产能严重过剩
记者一行人步入北京中玻加工车间看到,整个生产车间仅有寥寥数十人,一架玻璃压片机慢悠悠地旋转着。这家企业负责人介绍说,该工厂可年产800万平方米磁控溅射(单银、双银)异地可钢化Low-E镀膜玻璃,产能利用率大约为50%,玻璃原片材料主要来自河北安全实业有限公司(生产企业),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用于建筑等领域。
谈到近年来的经营情况,这位负责人满面愁容。“年加工800万平方米的玻璃,但仅能销售大约一半的量,这种经营情况怎么能够乐观呢?”他表示,需求不足再加上产能严重过剩,整个玻璃行业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玻璃生产不像其他产品一样,相应的生产设备一旦启动,就不可能轻易关闭,因为关闭就意味着千万元乃至更大的成本损失。”相关人士表示,需求越来越少,生产却与日俱增,这样的生产销售情况,产能过剩是早晚的事。
事实上,一些企业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尽可能地减少生产量,加大销售量,但这依然未能改变产能过剩的局面。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平板玻璃产量由2001年的2.02亿重量箱(重量箱为玻璃行业的计量单位,1重量箱为50千克)增长到2011年7.38亿重量箱,增幅达262.87%。此外,不断有新的玻璃生产线上马,2012年1-7月全国平板玻璃产量为4.24亿重量箱,虽然同比下降了3.2%,但环比来看这一数字是增长19.7%。如果按照当前的生产产能计算,2012年全年的平板玻璃产量预计为7.24亿重量箱,同比下降1.2%。
除此之外,新技术难以突破和节能减排等因素也是行业发展面临的阻力。
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副主任赵岩表示,虽然我国玻璃产量一直位居全球前列,但在高端产品方面还面临着无法突破的难关。“我们生产的玻璃都是一些日用型的,技术含量很低,像一些平板玻璃、折叠玻璃和高效率回收利用等方面,都无法在技术上实现突破,依然需要美国和韩国等技术支持。”
此外,随着企业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号召,一些企业在废气排放问题上,也在逐步改善,这就需要资金和技术的支持,而企业又没钱投入,因此,玻璃行业的发展举步维艰。
或将迎来“初春潮”
目前,虽然玻璃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不可否认,不过一些分析人士却表示,今年国内玻璃需求仍会维持6%左右的增长,再加上去库存化迹象有所显现,玻璃生产企业有望迎来“初春潮”。
中投证券研究报告表示,春节前后玻璃价格普遍上升,低库存支撑后市价格稳定回升。春节前后1个月,各地玻璃价格上涨幅度在3%-4%之间,且节后华南、华中、华东均召开区域会议,将再涨价2-3元/重箱。目前行业普遍对后市乐观,节后厂库存量明显低于往年和正常水平。华南库存量为正常6成,华东为8-9成,华北相对正常。
行业在经历一年的亏损后涨价心态迫切,低库存与下游开工将支撑价格继续回升。
价格回暖预示产能逐步释放,预计今年供给增长7.2%。本轮周期从2010 年以来已投产近2.9亿重箱产能,24%未投产;这些生产线大部分预计将于今年3-7月份逐步投产,之后产能将较少,供给压力正在逐步减弱。节前节后价格超预期上升意味着产能逐步释放,在考虑冷修线复产情况下,预计今年供给增长7.2%。
“今年需求增速快于供给,预计价格上涨15%左右。”该报告指出,从国内与出口情况看,需求将好于去年确定性较高。预计今年玻璃需求增速在9%左右,消化7.2%的供给增长问题不大。
广发证券研究报告指出,今年国内玻璃需求仍会维持6%左右的增长,考虑到生产线冷修和复产等因素,减少产量预计为0.2亿重量箱;今年投产的19条生产线新增产能0.5亿重量箱。玻璃产量约为7.54亿重量箱,同比增长4.1%,供给略低于需求增长,这对玻璃产业来说是一个利好。
不过,与此相对应的是,国内房地产调控仍然没有放松迹象,一些玻璃产业的相关人士把目光投在了城镇化与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上。
“目前各地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纷纷出台,未来城镇化建设不仅会提升经济增长,也会带动玻璃需求。”上述分析人士表示,再从玻璃行业基本上3-4年一个价格周期的规律来看:2000年、2003年、2007年和2010年国内玻璃价格都出现过上涨,一旦经济回暖和利好政策出台,2013年玻璃价格再次步入上升周期是大概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