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期货助推玻璃行业持续稳定发展
平板玻璃过剩局面是目前玻璃行业内一道难解的谜题,过剩带来的高库存、以及随之产生的恶性价格战和利润大幅下滑、亏损等问题,都严重困扰着行业的发展。有业内人士认为,行业除了依靠自身的调整外,还应该借助外部的力量,来缩短行业的调整周期,促进玻璃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于年内即将上市的玻璃期货品种,由于其套期保值等功能,对促进玻璃行业的定价机制形成、规避经营风险、为企业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等方面或将发挥重要作用。
玻璃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玻璃行业一般3~4年为一个波动周期,往往是在好的形势下,一些企业盲目投资扩张,随后陷入低谷,产能过剩带来行业风险。据统计,自2009年以来,我国浮法玻璃产能快速增长。2011年新增21条生产线,新增产能1.01亿重量箱;初步预计2012年约有15条生产线投产,新增产能约6300万重量箱。玻璃具有连续不间断生产的特征,产能的稳定释放,明显超过了来自房地产、汽车、出口等下游市场需求的增长。
自2010年上半年以来,纯碱、煤炭、重油、天然气、电等原料燃料价格上涨以及人员工资等财务成本增加,导致玻璃企业生产成本不断上涨。由于玻璃生产企业生产制造的多为同质性产品,一些企业为了减少库存,不惜降价压价销售。整个玻璃行业供需矛盾突出,价格持续低迷。无序发展导致行业竞争加剧,市场竞争秩序混乱导致全行业利润率下滑。如2011年河北省平板玻璃行业利润总额出现负增长,企业亏损额达4.95亿元。
我国现有的平板玻璃生产工艺虽然已经与国际接轨,但是在产品质量和能耗上与国际水平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如我国浮法玻璃的平均能耗为7800kJ/kg,比国际平均水平6500kJ/kg高出20%,同时由于以煤和重油为主要燃料的火焰炉占90%左右,生产过程中极易造成空气污染。目前国外玻璃的主要生产企业以收购、控股、独资、合资等多种形式在国内拥有多条浮法生产线,其产能扩张加剧了国内能源紧张的形势,同时也造成大量原料资源流失。玻璃产业有加快向国内转移的趋势,更加剧了国内能耗与环保问题,极不利于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从产业结构看,我国平板玻璃产业虽然发展很快,但技术进步及创新能力仍然不足。目前我国平板玻璃行业能耗远高于国外先进水平,落后生产工艺产能仍有5000多万重量箱,平板玻璃深加工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玻璃产品结构不合理,存在结构性缺口。中、低档普通浮法玻璃供大于求,高档优质浮法玻璃生产线过少,一些特殊用途的电子玻璃、汽车及建筑玻璃还需要进口。全国浮法玻璃生产企业的平均规模只有683万重量箱。2005年前十大玻璃企业集团的行业集中度仅为45.8%,2009年我国前5大玻璃集团总产能仅占全国的30%左右。相比之下,日本旭硝子、板硝子、法国圣戈班、美国加迪安等四大跨国公司则集中了世界41%的平板玻璃、62%的优质浮法玻璃和超过50%的深加工玻璃产量。
此外,近几年随着我国平板玻璃出口量的不断扩大,遭遇贸易保护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2010年有菲律宾、印度、南非、澳大利亚、巴西和乌克兰等国家先后对我国平板玻璃采取反倾销调查或者保障措施。
2011年3月,韩国宣布将针对中国生产的浮法平板玻璃实行的反倾销措施期限延长3年,继续征收12.04%至36.01%的进口关税。巴西继2010年7月对自中国进口的厚度为2mm到19mm的无色平板玻璃启动反倾销调查之后,于2011年8月再度对华无色平板玻璃反倾销案举行听证会。玻璃出口面临的贸易壁垒快速增多,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进一步恶化了玻璃出口环境。
期货助推行业持续稳定发展
玻璃具有市场化程度高、标准化程度高、市场规模较大等特点,具备上市期货品种要求的基本条件。当前研发上市玻璃期货将有助于玻璃行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